西安放生黑鱼在哪里,西安卧龙寺

放生果报 2024-05-01709未知admin

一、放生放鸽子有啥功德

1、东边立文物保护碑一座改建山门殿五间慈禧太后题书“敕建十方卧龙禅林”门额尚存

2、山门外铁栅门一道门内东西门头寮各两间

3、东西配殿各三间东供地藏像地藏殿

4、卧龙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与西安碑林博物馆隔街不远)。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自元至清,卧龙寺多次重修。现在寺内保存下来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记述了这段历史。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5、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曰”、“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现在寺内小型怫像甚多。

6、1931年,朱子桥等人筹资修整了大雄宝殿和禅堂,同时广购怫经,创办了佛学图书馆。後又请太虚法师来讲经说法,并对东院、西院房舍都进行了整修。

7、过道往后大院东西客堂各五间西堂供有木刻三圣像

西安放生黑鱼在哪里,西安卧龙寺

8、悬有赵朴初书“大雄宝殿”牌匾一面

9、1949年後,政府多次拨款修整殿宇,装修佛像,使这座佛教古刹更加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卧龙寺占地面积15亩,分为中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院落。中院占地面积六亩,寺内的主要殿堂分布在这里。最南有山门五间。向北是金刚殿五间,内供四大天王像和韦驮、伽蓝像。天王殿东边是祖师殿,西边为菩萨殿。再向北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阎,中间供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像。後面是地藏菩萨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泥塑像。大雄宝殿东边有客堂5间,小寮3间,大家厨房3间,禅堂3间,库房4间,西边有客堂5间,殿主寮3间,祖堂3间,寮房4间。大雄宝殿后是药师殿3间,供药师佛像。再北是法堂3间,供藤胎佛像3尊。法堂两侧是方丈室。东院为禅堂,西院为念佛堂。

10、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如1922年,妙阔法师在这里讲解《唯识三十八颂》、《楞严经》等,1931年太虚法师开讲《金刚经》,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1942年和1949年後,朗照法师任住侍,历讲《楞严经》、《法华经》等。

二、成都人放生乌龟

1、如今的卧龙寺在佛教界的管理下,殿堂巍然,寺内古树参天,环境幽美穆静。又因地处市中,前来参观游览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成为西安市区的著名佛教丛林之一。

2、陕西安康平利县古刹简介

3、[作者:李厚之张会鉴〕

4、水坪白云寺丛林(?)位于平利县南水坪乡三水汇聚处,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寺庙庵观分别散布在东河、南河、西河山巅或河湾处,以西河北岸白云寺为主寺,山巅建有观音阁,山下有塔弯;南岸半山有塔坪,擂鼓台;水口建有报国寺(现为小学);南河有二郎庙、河源寺。寺庵不知毁于何年,198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塔坪、塔湾、白云寺、报国寺遗址上发现大量南北朝至唐时遗物,据塔饰构件上断代,当为隋唐时所建;但附近又出土有宝相花纹砖,又似南北朝时遗物。由于山洪冲刷,白云寺遗址中又暴露出10余尊石佛造像,大半身埋于地下,露出地面造像佛头皆失,估计像高在18米—2米之间,在东河堤坎上一天王神像被砌进堤中,无头无腿,身高即有193米。现存碑碣数通,字率皆磨泐不识,惟一通石碑依稀可见“成化”字样。观音阁山崖上有传为吕洞宾所刻摩崖和碑碣。

5、在平利县女娲山顶。据传说:“汉魏时在女娲山建宝灵寺,香火极盛”(庞博《揭开女娲山神奇的面纱》),《舆地纪胜》则云:“此唐宋旧祠也。”又据安康佛教协会油印本《安康佛寺》云:“唐初普南和尚自湖北莲花寺行脚至此,结茅修竹,名宝莲庵。宋绍兴年间,无妙三藏住山多年,得念佛三昧,僧俗皈仰。富者出资,贫者出力,三年功成,名三台寺。开期传戒,弘扬正法,后渐式微。”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古沣重修。正殿四重,房屋共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上殿供奉女娲,中殿供奉三世佛,十八罗汉诸神,前殿奉“风调雨顺”四天王之神位。五进山门。庙后建有塔院,有七级浮屠一座,庙西南一里处有玉皇宫。道光二十年“因飞锡游僧,望空而托足;烧丹野道,每幻术以愚人。恐匿匪藏奸,污滋宝刹,累及山僧”,平利知县出示严禁。民国初年,心月、临江诸大德高僧相继住持,香火不断。1962年尚有寺基30亩,佛殿四座,五进山门,殿堂僧房共60余间,住持僧本慈老和尚亲临济正宗,修持正好,文化革命中古建筑不存。现遗古碑数通,《中皇山女娲氏碑》,存平利县文管所,《三台寺条款告示碑》,存女娲庙遗址。

6、位于平利县西,宋沙门法显创建。明正德间重修,建佛殿四座,正殿,天王、药王、伽蓝、僧寮、法堂、庖厨一应俱全。清乾隆间,邑中善信又捐修观音殿三间。解放后改为普济小学,1962年尚有寺基30亩,佛殿四座,房屋60余间。现大殿不存,厢房仍在。

7、位于平利县迎太乡狮子坝,据残碑载,迎真寺年深日久,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重修。原寺庙不知毁于何代,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部分地面暴露有铺地石板,大殿石台阶尚存,长有32米,满地散布宋至清代砖块瓦砾,和20余个圆形、六角形柱础。与寺址相望处有莲花台,存舍利塔5座,较完整的一座,高6米,六棱形,塔身5层,系青砖筑造,下面为块石垒砌,据塔铭载,乃明天顺二年(1458年),沙门昙云大士之莲塔。

8、遗址中有一通保存完整石碑,文如下:

9、“狮子坝兴坪堡,为本乡锺毓之气,所关甚广。于光绪六年(1880年)秋公议:嗣后无论业归何氏,上下周围岩石不得挖毁。特此勒石禁止。”

10、位于平利县长安乡千佛洞村北,始建于宋政和间(1111—1117年)盛于明清。窟群分布于坝河南岸的陡壁之上,东西长约23米,南北宽约10米,计有37窟,东西向排列,最大窟面积15平方米,平面为椭圆形,拱顶。洞中造像毁于“文革”,残留部分壁画和4尊佛释造像。有清光绪元年(重修千佛洞碑》一通,记述千佛洞创于宋,盛于明清及众姓捐资重修事。


参考资料

西安护生联盟 Copyright © 2002-2030 西安护生 亡人放生_给亡人放生的好处_放生回向文大全_西安护生联盟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