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里放生红鲤鱼,西安嘉义义德寺绍安法师一行参访西安大兴善寺

放生什么好 2024-04-24291未知admin

一、怎样放生鸡

1、大菩文化陕西讯2015年5月22日上午,台湾嘉义义德寺住持绍安法师一行赴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参访,受到寺院监院罗福法师和宏涛法师的热情接待。

2、罗福法师首先代表方丈大和尚及寺院常住对绍安法师一行到寺参访表示欢迎,随后与宏涛法师陪同绍安法师一行到寺院主要殿堂礼佛参拜并参观寺院。宏涛法师为绍安法师一行介绍了寺院的历史地位、密宗的发展及传承等情况。绍安法师对大兴善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佛教文化积淀表示由衷的赞叹。

3、临别前,罗福法师、宏涛法师向绍安法师一行赠送佛珠并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作为佛教场所,西安大兴善寺长期坚持佛教慈悲护生、利乐有情的佛教理念,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设有专门从事寺内的慈善工作。

4、中佛协教务部一行到福州象峰崇福寺视察传戒筹备工作

5、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王在郑赴光孝律寺指导传戒筹备工作

6、陕西安康旬阳县古刹简介

7、清凉禅寺(南朝梁)位于旬阳县何家乡王家庄小蜀河东岸。据寺前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古迹清凉禅寺碑》云:建于(南朝)梁武帝时(约在公元503~548年之间)。明成化元年(1465年),有僧道宽者重修:“启盖佛殿造石佛三尊、菩萨俱全。内画诸天二十四位,又造罗汉十八尊、山门、禅堂”。弘治乙丑年(弘治十八年)补修,规模完备,诚汉南大刹也。现存石窟一孔,前有砖砌门楼一座,额题“罗汉古洞”四字。洞内尚存石佛、菩萨、弟子、罗汉等四十八尊,皆为坐像,高135米-075米不等。洞内壁上有明成化九年(1473年)摩崖一方,文曰:“大明国陕西汉中府金州旬阳县旬河里小蜀河水东岸,青凉庵住持僧道宽、徒明灯,发心功德施主男善人田普海,同室人陈氏;大长男田福宽,室人吴氏;次男田福整,室人彭氏;孙男田文通、田文达、田文举、田文才、田满良。成化九年正月二十五吉旦同造主佛一尊。张能、妻共氏、孟氏。”石窟前70余米处,有赑屃驮负高213米、宽094米巨型石碑一通。螭首内额题:“临济正宗二十三代西晋无为祖师”,碑文题《重修古迹清凉禅寺记》。立碑之处当为古清凉禅寺山门,从山门到石窟,殿庑僧舍俱无存。废墟中有大量砖石构件,其中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所造石醮盆一件,保存尚完整。

8、位于旬阳县圣驾乡殿沟西北,据碑文记载,唐贞观间沙门明惠创修,历代皆有维修,现庙宇颓废,大部分坍圯,惟有石塔一座,保存尚完整。始建年代不详,为密檐式六棱石塔,平面六角形。现存14层,高20余米,方形座。塔身由下至上逐渐收分。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位于旬阳县桐木乡青山村,据明弘治二年(1489年)所立《重修青山寺记录碑》云:“寺因青山得名,在县之洵河里沙沟河桐木沟。肇启唐,历宋元,至我皇明。”可知青山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二年僧明顺,募化十方,建造石室佛殿一座:内造像三尊;正德间(1506~1520年),沙门悟性募工修葺,并创修外殿、廊庑、山门。迨至清康熙七年(1668年),有南来僧人启泰,重修殿庑,清嘉庆二年(1797年)殿庑毁于兵燹,同治、光绪年间重修。

10、青山寺历经沧桑,殿宇大部分毁弃,现存正殿一楹,前殿及两庑亦椽桷倾折,鸯瓦多摧。寺后舍利塔一座,系凿石迭砌而成,通高67米。正殿为青山寺主体建筑,座西面东,通体石筑。无斗拱,无梁柱,系四角各竖一大条石,交错成“井”字形,上砌至檐部后,逐渐收顶,内视为覆斗形。面阔及进深均为53米,高约66米。四壁上端朝外分别伸出五个石桩,石桩上棚条石,条石上座泥,泥上施瓦以成屋檐。屋顶为四角攒尖,攒尖上饰椭圆形“宝珠”。四垂脊有汉文装饰。门为四块条石凿合而成,门坊上有石匾额,镌“青山古刹”四字。殿内正面旧铸铁佛三尊,为一佛二菩萨,中间系阿弥陀佛,两边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像高均在227米。惜“文革”中被毁,现存菩萨头像一尊,被旬阳县博物馆收藏。头像上戴宝冠,冠前饰祥云,正中有化佛,化佛后有背光。冠下沿饰宝珠,额前垂鬟髻,长眉弯目,两耳垂肩,面容端庄秀丽,是观音菩萨造像。造像头重325公斤,高38厘米,据碑文载,应是明弘治二年之物。

二、成都放生最好地方

1、青山寺虽然大部毁弃,但现存正殿、前殿及两庑、舍利塔等,依然为一处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特别是正殿,通体石筑,是安康珍贵的古建艺术遗产之一。

2、位于旬阳县闾河镇汉江与吕河汇流处的洞儿砭下。造像为一摩崖浮雕无影塔。塔系楼阁式,通高215米,分作三级,各级高度与面阔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其第一级高90厘米,中阔60厘米;第二级高80厘米,中阔45厘米;第三级高45厘米,中阔30厘米。各级檐部挑出,其第一级向外挑出二层,作四重檐;第二级向外挑出三层,作三重檐;第三级向外挑出四层,作二重檐。造型与洛阳龙门石窟同类造像相似,故推定为唐代佛教遗迹。

西安哪里放生红鲤鱼,西安嘉义义德寺绍安法师一行参访西安大兴善寺

3、从有关文献得知,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徒因无法再向佛祖真身顶礼膜拜,葬有释迦牟尼遗骨的佛塔(即:“窣堵波”)便成了僧徒藉以表示自己虔诚和信仰的圣物了。据说,古代印度僧人为了能在苦修中随时拜佛,往往在修行时住的石窟中堂后壁上刻出小型佛塔。这种刻有佛塔和其它雕刻的石窟当时称为“支提”。旬阳闾河口摩崖佛塔虽不在石窟内,但其上不远处有石窟二处,可知其与古代印度石窟中所刻的佛塔具有同样的性质,属于佛教“支提”式塔。

4、在县南七十里小神河,据传唐武则天神功年(697年)建,历经续修,为小神河名刹。宋元间废弃,明天顺至成化二年(1457-1466年)间,僧神俊募资重修,庙宇宏敞,佛像庄严,四方皈依者众。嘉靖七年(1528年)僧人清莲增建僧僚、禅堂,扩大山门,邑进士御史许中为撰碑文,略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龙狮法象,如斯其庄严也。

5、位于旬阳南百五十里连尖山,与平利、湖北竹溪接壤,平利称为西岱顶。传唐普庵禅师结庵坐禅处,后其徒与善信为建普陀宫。明代永乐间,道教倡盛,有道徒据山修炼,遂成佛道一山并存现象,现山上存普陀殿三间,石雕像数尊,碑碣十余通。

6、位于旬阳县七里乡中沟山梁上,始建年月不详。座东北,面西南,为一直进平顶的页岩洞穴。石窟平面呈长方形,深138米,高375米,宽57米。窟正壁及两侧现存大小造像800余尊。其中正壁上下二层;两侧布局对称,各分七层,除底层造像与正壁大略相等外,其余六层,满布小佛像。

7、石窟正壁上层有佛像七尊,弟子二尊。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中,供七佛的甚少。据《长阿含经》卷一载:释迦牟尼前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加上释迦牟尼佛,通称“过去七佛”。此处所供,疑即“过去七佛”。七佛中,正中三佛较大,高可1米,两侧四佛略小,高约80厘米。七佛均施彩绘,身下为仰覆莲座。二弟子相向侍立于七佛两侧,高约1米,其左边年龄较大者为迦叶尊者;右边年龄较小者为阿难尊者。石窟正壁下层有菩萨造像五尊,侍者两尊,均施彩绘。正中菩萨较大,高110米,半跏趺,高发髻,饰缨珞,着披巾,臂钏,赤足,大耳,着穿衣裙,头戴宝冠,冠前有化佛,左臂下垂,右手抚膝,神态安祥;其左右四菩萨,均高1米,结跏趺坐。二侍者,右为善财童子,上身半裸,身后有飘带,左手作合十状,俗谓“金童”;左为龙女,身穿彩衣,恭敬侍立,双手捧一器皿,俗谓“玉女”。

8、石窟两侧的底层,各有对称的造像十六尊。其中紧靠正壁的六尊为十二缘觉,接着是十六罗汉,靠窟口为一对道教造像和一对天神像。缘觉又称“独觉”,梵语是“辟支佛”,是生在无佛之世,自悟十二因缘的道理而得解脱生死轮回,证入涅槃果位者。石窟中缘觉造像约高85厘米,结跏趺坐,双手置膝间,身下为仰覆莲座。其中前五尊头戴风帽,胸饰缨珞,第六尊戴莲瓣法冠,冠上有化佛。缘觉之下,第七尊至第十四尊为十六罗汉,形体较缘觉略小。诸罗汉或衣或裸,或静或动,或徒手或持物,各具情态,活泼生动。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原来指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这十六罗汉分别为: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

9、石窟两侧二层至第七层均为小像,每层高20-25厘米,各有小佛像85-95尊,小佛像高可18-20厘米,衣着各异,面目不同。因系页岩雕凿,风化比较严重。

10、千佛洞石窟地方志乘无载,从石窟造像来看,大约开凿于宋元时期,据窟内所遗明弘治三年(1490年)刻石的《终南道阚行缘记叙碑》云:明弘治三年,有铁关通异,号彻空禅师卓锡于此,精修梵行。石窟当修凿于宋元时期,至晚也应在明代初期。此石窟是陕南汉水流域首次发现的佛教石窟寺,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从石窟中遗留碑碣看,该石窟寺与禅宗的临济宗有密切关系,对研究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和安康佛教宗派盛衰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西安护生联盟 Copyright © 2002-2030 西安护生 亡人放生_给亡人放生的好处_放生回向文大全_西安护生联盟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