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福慧放生团2023,西安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

放生禁忌 2023-08-27487未知admin

一、贵州适合放生的河鱼

1、陕西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

2、[作者:李厚之张会鉴‘

西安福慧放生团2023,西安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

3、净土寺(晋)在宁陕县广货街一带,《宁陕厅志》:“厅北三百里蒿沟内,昔有净土树一株,三月开花如桃花,八月结实状如粟,壳中皆黄土。俗传鸠摩罗什憩此,覆其盂于土中所生。”净土寺。《大明一统志》亦有相似记载。

4、位于宁陕县龙王乡观音山。据《观音山摩崖》记载,住持僧真觉大士。开皇十九年(599年)入终南山中,隐于观音山寺修行。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敕赐山田周五百里永充香火。”现庙宇无存,遗址上有摩崖一方。《汉阴县志》亦有“观音山庙,在邑北火镰碥,其庙最古“的记载。

5、位于宁陕县油房坳乡汶水河西岸山上,相传建于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沿山梁自南而北有佛殿四座,僧房四十余间,监院豁亮。后因无高僧住持,寺院衰落不显。1954年有瀛禅老和尚住持其间,曾邀请古原和尚前往弘法,因交通不便未成行。

6、《宁陕厅志》载:“在厅北二百五十里,庵内石佛一尊。后有古井深难测,经年不溢不涸。唐宋以来旧有此庵,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僧能恕重修。”

7、《宁陕厅志》载:“在厅西六十里。”今为宁陕县皇冠乡六祖坪(鹿子坪)复兴寺。俗传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未显时,在此出家修行,后投五祖弘忍门下为上座,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偈,表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未得弘忍真传,而将袈裟传于慧能。弘忍圆寂后,神秀历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优礼,因在北方倡导渐悟法门,人们称为北宗,又叫北六祖。六祖寺修建于武则天(周)天授二年(691年),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寺被折毁,六祖坪亦以谐音而改鹿子坪。宋熙宁二年(1069年)复兴,更名“复兴寺”。明万历间重修,清初荒废。乾隆以后香火日盛。道光八年(1828年)广缘渐悟子补修。据《补修六祖坪复兴寺古刹碑》云:“我六祖坪复兴寺古刹也,建修有年,上下十数间,而殿宇、回廊、佛像皆美仑美奂,极其华丽,无如代久年深,未加修葺,佛像则尘积烟熏,庙貌则风吹雨洒,曾几何时,而从前之气象尽改观矣。”因叩请新旧首人商议,远近之人解囊资助,越二年告竣,重修廊房,改换金身,上下殿宇尽行粉白,于是庙宇一新。补修时,于正殿前得明万历五年(1577年)所刻唐中宗李显赠谥神秀“大通禅师”碑碣一通,文如下:

8、“景龙二年五月七日敕:故秀禅师,妙识外融,灵机内彻。探不二之奥,独得髻珠;守真一之门,孤悬心镜。至灵应物,色会神明。无为自居,尘清累遣。其颐转慕,精爽日聪。方将洞前识之玄微,导群生之耳目;不意大悲同体,委化从权。一伤泥日之论,长想意传之教。虽理绝名相,无待于追崇。而念切师资,愿存于荣饰,可赠为大通禅师。大明万历五年丁丑弟子信士恭立。”

9、道光《宁陕厅志》云:华严寺,在厅南三十里(今汤坪河),不知建于何时,明隆庆二年(1568年)补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僧人照性重修。山环水绕,古木蓊郁,规模宏敞,为旧时宁陕名胜之地。今寺院颓圯,遗址上有碑碣一通,文字漫灭,惟可辨识“华严始祖法顺”及“贤首□□所创”,所云当是华严宗为法顺创立,贤首法藏弘扬光大事宜,因此寺院修建时间无能考证。现寺庙已毁,惟留两株千年古柏。

10、《宁陕厅志》载:“在厅北八里,俗名老母台。”创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据乾隆《兴安府志》云:“山顶一石,宛然螺形,庙建其上,下以四柱横撑,越二百余年,其木未损折。庙上层为古佛,旁列二十四位诸天佛,俱属石像庄严。”嘉庆间,庙宇倾圯,香烟飘零,俟至光绪九年(1883年)有善士黄一心,“见庙堂倒塌,神像毁坏,倡首募捐,与张德发、张钦、卓应环、李复兴四人,各出钱三串,张德发独捐九串,共积本钱十八串,发放生息,至二十三年始重修庙宇,二十四年成工。共花钱四百余串,据《重修老姆台碑》载,此次重修,又新塑上殿释迦佛祖,廿四诸天,中殿十八尊罗汉,瑶池金母、无极太上、文武圣人、列圣众仙;下殿五位娘娘,于是庙貌神像焕然一新。

二、放生仪轨完整版歌曲

1、《宁陕厅志》云:青龙洞在厅南五十里,位于汤坪沟峡谷悬崖上。洞内修建大殿一楹,殿中神坛泥塑观音菩萨一尊,结迦趺坐于莲台之上,手捧杨柳净瓶,作挥洒状。两旁有协侍;右座塑应化身一尊;左塑送子娘娘。殿内两厢分塑十八罗汉。殿右置钟、鼓各一;殿左依山势起伏塑弥勒一尊,侧身而卧,袒胸露怀,微笑闭目,神态安祥。据造像风格考证,观音堂应为清中叶所建。

2、西安城内西北角的广仁寺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由康熙帝在西巡陕西时下令建造。广仁寺的修建体现了康熙帝通过藏传佛教以达到笼络蒙藏上层僧侣,巩固清王朝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的政治策略。根据原始资料,我们发现,康熙帝对广仁寺的修造高度重视,在诸多方面给予了支持。

3、《清实录》载,康熙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康熙帝开始西巡。十一月十五日,他抵达西安。在西安逗留的一个星期中,康熙帝接见了青海和硕亲王等蒙古族贵族、检阅了驻扎在西安的八旗官兵,蠲免了陕西、甘肃两省康熙四十二年以前各项积欠的银、米、草、豆、钱、粮,派遣官员祭奠了周文王、周武王等圣君的陵墓等等。二十二日,他离开西安返回北京。[①]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西安将军博霁、陕西巡抚鄂海在给康熙帝的奏折中说:

4、……四十二年冬,皇上临幸陕西,回銮时特颁谕旨,赏银交付奴才,于教场西北隅创建大庙。工竣,奴才等奏闻,复奏请庙名、大殿挂匾。蒙皇上体恤,以大字书庙名,命名为广仁寺,并赐大殿御书慈运锡殷大字匾额,一并赍到后,奴才等恭雕两匾额字工竣,已于去年十月初七吉日敬悬。今年正月十一日,敬移开元寺诺特哈达喇额赫佛供献毕,我等遵旨以喇布札布巴喇嘛为达喇嘛,选小喇嘛十五名,共祝圣寿无疆,诵经七日。时西安满汉文武大小官员、兵丁、通城士民等皆齐集,纷纷拈香叩头,不胜欢悦,言皇上临幸西安,遍赏天恩,且建此大庙,未令民出一力,赏赐库银,为国民照内地式样建美庙,【原档残缺】。[②]

5、这条奏折涉及广仁寺初建的重要内容:第康熙四十二年冬,广仁寺的修造工程就已开始。第它由康熙帝下令修建,属于敕建的官方寺院。[③]第建寺经费由国库支出。第寺名和大殿匾额由康熙帝所赐。第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第住寺喇嘛喇布札布巴由康熙帝选任,职衔是达喇嘛。第广仁寺已开始举行佛事活动为康熙帝祝寿。第广仁寺仿照了汉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式样。

6、还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博霁”在雍正朝《陕西通志》中作“博济”,当属满文姓名的异译。博霁是满洲镶白旗人,从康熙三十一年起担任西安将军。[④]康熙四十三年起,他任职西安将军兼川陕总督。康熙四十七年,博霁以年老为由辞掉了这两项职务。鄂海也是满洲镶白旗人,康熙四十年,他以西安布政使升任陕西巡抚。康熙四十九年,鄂海任川陕总督,任职到康熙六十年[⑤]。

7、其次,博霁上奏折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三年五月,他说在去年十月初七日就已经将匾额悬挂好了。时间不对。《清实录》中记载得很清楚,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才抵达西安。这意味着广仁寺开始修建必然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后。十月初七日该寺的匾额就挂好了自然匪夷所思。很可能是满文翻译者在这里出现了错误。

8、再次,大殿匾额的四个大字不是“慈云锡殷”而应该是“慈云西荫”。雍正朝《陕西通志》载:“广仁寺,在西和园教场傍,康熙四十四年圣祖敕建。西巡时御书‘慈云西荫’四字匾额,并御制碑文[县册]。”[⑥]据乾隆朝《西安府志》和嘉庆朝《长安县志》的记载,广仁寺大殿匾额上的题字均为“慈云西荫”。[⑦]此外,康熙四十四年严格说来是广仁寺建成的时间。

9、最后,达喇嘛是清代驻京喇嘛中的一种。这里涉及比较复杂的清代驻京喇嘛制度。

10、驻京喇嘛制度滥殇于顺治朝,不过,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会典》中还没有出现“驻京喇嘛”的称谓。“驻京喇嘛”[⑧]一词在《清会典》中最早出现在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中。驻京喇嘛并非简单的地理概念,不仅仅指驻锡、生活在北京的喇嘛。驻京喇嘛是一个宗教事务管理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以北京为中心所管辖地区的蒙、藏、满、汉喇嘛群体。驻京喇嘛所管辖的地区不仅有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延伸到盛京、热河、多伦诺尔、五台山、内务府三旗、东陵隆福寺、西陵永福寺、西安广仁寺、归化城等诸多地区或寺庙。例如,在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中,伊犁的掌教堪布和四川懋功广法寺的堪布都从驻京喇嘛中选派人员前往任职,三年一更代。[⑨]因此,这两名堪布即使在伊犁和四川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也属于驻京喇嘛。


参考资料

西安护生联盟 Copyright © 2002-2030 西安护生 亡人放生_给亡人放生的好处_放生回向文大全_西安护生联盟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